•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重视湿地保护,强健“地球之肾”

2024-02-06 作者:现代农业产业园 徐如春 浏览次数:

  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未来我国将继续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组织申报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际湿地城市,推进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湿地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其中不少湿地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价值,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中取得平衡,是未来中国湿地建设的重要议题。

  保护湿地生态功能。湿地破坏是当今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危害。广东省拥有庞大的湿地面积,但由于过度利用和污染,大量湿地被破坏,引发潮汐灾害。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实行严格保护管理良好湿地生态环境正在形成武汉沉湖湿地是地球上同纬度湖泊群中稀有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每年都有数万只候鸟来这里过冬,给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在武汉这座位于中国地理中心的城市中,能够有这样一块湿地,是近年来中国湿地保护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典型案例。自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记录在案的湿地已达30处,但是更多的湿地还没有被关注和重视只有养成良好的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起完备的湿地保护体系,才能让湿地发挥“通利水道”的作用,更好地运水化湿,为地球整体带来更健康的生态。

  人与湿地和谐共生。人与湿地皆为自然造化产物,任何一方过度攫取和破坏,都会打破自然平衡,合理利用,和谐共生,是解决湿地保护难题的答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即使没去过杭州,也没有人不知道西湖的美景,在历史上还有一段治理西湖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智慧。苏轼出任杭州太守时,西湖已被废弃多年,水草蔓生,淤泥拥堵无法通航,湖水变少,居民要到很远的地方打水。苏轼到任后,就开始疏通运河,引水入湖,将湖里挖出来的淤泥水草推积成长堤,把湖面租给沿湖居民种植菱角增收,并将租金作为治理西湖的专项资金,形成良性循环。这可能是最早的湿地治理案例,以古度今,把湿地与人的共存关系融入生态治理的千年大计。

  开发湿地旅游资源。溱湖湖面波光粼粼,在溱湖品尝大闸蟹,是美食与美景的结合;兴化水上森林公园是江苏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让身处其中的人仿佛沐浴在氧吧;千垛镇景区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上空俯瞰,好像一块块美丽的拼图。湿地不仅把美景馈赠给我们,也孕育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动人故事。常熟的沙家浜河浜纵横,芦苇丛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湿地,这里曾是抗战时期苏太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以沙家浜革命故事为原型创作的京剧《沙家浜》唱红了大江南北,沙家浜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湿地就像一座座金矿,里面有很多的生态和旅游资源等待被开采。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目光来重新看待湿地,发掘其中更多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