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让理性回归,勿让传统习俗变成负担

2024-01-23 作者:黄桥镇 程雨婷 浏览次数:

  近日,有网民在网上留言称:“每年过年,亲戚朋友带孩子来拜年串门,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是必须的,可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等心理,由之前10元、20元,涨到最低200元,甚至500元、600元。”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有同感“自己父母生活在农村。年关将至,他们和不少老年人一样会因为压岁钱感到压力。”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作为年俗节物之一,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祝福,其中蕴含的是老人家浓浓的心意,代表的是传统新年文化的代代传承。而如今,“压”岁钱的“压”不再是镇压邪祟的“压”,反变成了经济压力的“压”,是什么让压岁钱变了味?

  保持清醒,以“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定力守护节日初心。有人“面子”思想作祟,将压岁钱的数额多少与情感深浅画上正比,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收入实际,单方面阔绰出手,导致节日走向逐步功利化、物质化,而代表美好祝福的压岁钱,也变成了其用来充大头、炫财力的方式。“马走羊肠小径失前蹄,人行蚕丛鸟道会失足”,在压岁钱攀比之风大行其道之际,囿于人情困扰,普罗大众难免会感到迷茫无助、无所适从,一个行差踏错就会被裹挟着成为攀比中的一份子。此时当切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学会独立思考、坚持量力而行、杜绝跟风盲从,以“心如磐石,不可转也”的坚定谨防攀比浪费。

  成风化人,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涵养社会生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家风”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三字经》的幼儿启蒙,到传诵千年的《诫子书》,从意义深远的《傅雷家书》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拜寿信》……良好的家风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养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场压岁钱攀比现象的阻击战中,我们更当自觉成为良好家风的“代言人”,从一粥一饭、一丝一缕做起,用自身行为树立“标杆”,多一些以俭养德的坚定、少一些奢靡铺张的浪费,多一些谋深虑远的平静、少一些飘在半空的浮躁。

  多方发力,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宣传引导润心育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金额也逐渐“水涨船高”,面对不断“内卷”的红包乱象,宣传思想工作也须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发挥新气象、新作为。一方面,当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壮大主流舆论、增强价值引领,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逐步减轻压岁钱负担,推进移风易俗;另一方面当借鉴外地做法,弘扬正向思想,如广东地区“派利是”、讲“意头”的红包文化、四川地区直接“互免”压岁钱的行为,分众化辐射、差异化浸润,真正让主流价值“能量同频”,在呼吁全社会向上向好中拉满节日“仪式感”。